第539章 先胜后战-《我在曹营当仓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作为同样对兵法颇有研究的善战之人,曹操对这种话题还是非常感兴趣的。

    “叔父,侄儿以为,刀剑声起,胜负其实就已经决定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真正决定战事胜负的,不能也不该是临阵交战时的细枝末节。”

    “诚然很多时候,某一个奇谋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,但这种奇谋,其实就相当于两名剑客比剑的时候,经常会用到的虚招。”

    “招式有实也有虚,无论剑术高低,每一位剑客都会在与对手交锋时,使用虚招。”

    “但虚招这种东西,用归用,没有哪一位剑客的胜利,是单纯靠着虚招获胜的。”

    “剑客能赢,一定是因为他平日刻苦修炼剑技,所以在遇敌交战时,才能克敌制胜。”

    “而战争,也是同样的道理,我们能否攻克荆襄,最终靠的还是我们的实力,我们的底蕴,而不是这些交战之际的计策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侄儿不是说这些不重要,只不过,它绝不是我们赢取胜利的‘根’!”

    楚云说完,曹操并没有急于发表意见看法。

    他沉思了好久,用非常漫长的时间,仔细消化了楚云所讲的内容。

    “云儿,听你这一席话,叔父我真是不得不佩服!也不得不惭愧啊!”

    曹操是真心觉得,楚云的这番话,已经精辟到可以记载在史册上了。

    太多的人,都把战事的胜负,归咎到交战时的细节处理上。

    可实际上,战前的准备,才是决定战事结果的核心。

    士兵的数量,训练精锐程度,武器、护甲、马匹的质量,还有粮草的运输和储备,以及领兵将军的智谋与勇略等。

    这些要素,都是在正式开战之前,经过漫长的积累,才能呈现的。

    这些,才是一方势力真正的底蕴。

    如果战场上一个奇谋诡计就能主宰胜负,那当初张绣早就在贾诩的帮助下,把曹操、楚云、曹昂还有郭嘉等人全都一锅端了。

    “可是云儿,叔父还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。”

    曹操当真是已经摆出一副学徒的心态在求教了。

    “叔父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云儿,你说的这个道理虽然精辟,但其实并不难懂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你说为什么天下那么多人,到头来都会把胜负归咎到战事的细节上,并指望着靠奇谋诡计来获胜呢?”

    其实就连曹操自己,有时候也会莫名其妙地就犯了这个毛病,当时他事后还会再三反思,却一直抓不到重点。

    现在他终于明白了,有些仗他打输了,不是因为在临阵交锋时做了特别错误的判断。

    比如昔日讨伐董卓时,他力排众议,独自一人星夜追杀董卓,最后在荥阳汴水被设伏的徐荣击得大败。

    那一次,不止是吃了大败仗,曹操自己险些丢了性命不说,还害得至交好友鲍信身受重伤。

    以曹操的性格,事后当然会反思自己的问题,当时他把战败的原因,归咎到了自己没能洞悉先机,也就是没能察觉到徐荣早就设好埋伏这件事上。

    现在听了楚云的理解,他才意识到,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。

    当日荥阳之战,自己之所以落败,根本原因在于,他手上只有五千兵马,而且因为昼夜不停的追杀,将士们和战马都已经是人困马乏了。

    而徐荣的部队算不上是完全的以逸待劳,但在精力上逼曹军要充沛很多,再者,两军的兵力也不是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所以曹操在这些硬性条件上就已经输了不止一筹,真正打起来,就算没有所谓的设伏,两军是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,最后战败的人,一样会是曹操。

    诸如“茅塞顿开”、“醍醐灌顶”这样的词汇,已经无法来准确形容曹操现在心中的震撼了。

    楚云的话,不仅仅是为他解决了以往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未解之困惑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现在摆在眼前的担忧,也同样迎刃而解了。

    因为从楚云的这份言论上,可以印证出结论。

    曹军这次在开战之前,就已经处在一个“胜”的位置。

    所以眼下对于曹军而言,胜利基本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叔侄二人洽谈越来越欢,而后,二人默契地停止闲扯,开始一起关注于眼前的战局。

    也许刘备、刘琦麾下有人能再想出什么阴谋诡计试图扭转局势,但这个人绝对不会是诸葛亮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