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5章 以不变应万变?-《我在曹营当仓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可惜青年并没有这样的智慧,所以再纠缠这掌柜,最后也是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这伙细作们仅剩的优良品质就是“执着”,没错,在快步离开“天喜楼”以后,他们又一路跟随楚云、王平一行人到各种酒楼、米铺等地,甚至连诸如青楼一类的烟花之地,他们都硬着头皮一路跟了过去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,他们还没从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口中问出半点有用的消息,就已经先被姑娘们纠缠着难以脱身。

    楚云让王平带着弟兄们来烟花柳巷,可不是为了带着弟兄们寻欢作乐,而是楚云认为,如果要论散播谣言,那些酒店掌柜、店小二虽然是行家里手,但那些沦落此地的烟花女子们,手段还要更高一些。

    几乎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,在楚云的帮助和提示下,王平就完成了这项任务。

    他们最多只是这项艰难任务的发起者,真正卖力去付诸行动的,反而是那些收了王平好处的人们。

    “老师,当真是‘有钱能使鬼推磨’啊!”

    天色渐晚,在返回驿馆的途中,王平不禁向楚云这般感慨起来。

    今天事情进展得格外顺利,比王平预想得要好太多了,他知道老师的计划一定会实现,但着实没想到会实现得如此轻巧。

    当然他明白,这并不是他们的运气好,而是老师的计划看似简单,实则细腻到天衣无缝,连后手都准备了不只一条。

    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
    这个道理,你明白得是越早越好。”

    有些时候,楚云会觉得王平在某些方面太像自己,少了几分市井之气,这样既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

    好处是出淤泥而不染,不会被一些利益蒙蔽双眼,屈从于自己的欲望。

    坏处就是,一些看似简单通俗的道理,这样的人偏偏就不明白,在人情世故上,往往容易闹出笑话,特别是在处理最基层的人际关系时,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“学生记下了。”

    只要是楚云的教诲,无论王平是否能当场立刻领悟,但他至少会牢记在心,事后再自行去细细品味消化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最让楚云欣赏和感到满意的优点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之后的三天时间,楚云和王平一直都老实地待在驿馆,似乎在耐心等待着刘备、刘琦的接见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突然变成了一群“乖宝宝”,但是收到细作回报消息的刘备和刘琦还有诸葛亮三人,还是不大放心。

    只是不放心归不放心,他们也找不到任何证据,或者蛛丝马迹,来证明楚云他们做了什么不合规矩的事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证据,本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,刘备、刘琦等人自然也不能动楚云他们分毫。

    最后,他们三人探讨了一个多时辰,要没探讨出个所以然来,只是商量出了一个决策。

    那就是,且不管这伙信使团究竟心怀什么鬼胎,不要再拖延接见的时间,尽快见他们,尽快把事情处理完毕然后撵他们走人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似乎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办法。

    通常来讲这确实不失为一个良策,然而即使是诸葛亮也没想到,楚云早就已经把真正需要做的事全部安排下去,即使他们现在就留动身离开襄阳,城内的那些商贩、掌柜、跑堂还有烟街柳巷的姑娘们,也会将谣言无止境地传播出去,直到城内人尽皆知为止。

    当日,刘备和刘琦就正式接见王平了,楚云为了避免露出破绽,选择与部分人留在驿馆。

    虽然单独面对这么多大人物让王平心理压力倍增,但跟老师楚云朝夕相处过一段时日之后,这种大场面他也能够迅速适应。

    州牧府的大厅之中,刘琦坐在正中央的毛皮椅上,刘备则坐在他的右侧不远处,至于诸葛亮则在二人的授意之下,藏匿于屏风后,偷听这场与曹军信使团使者的会面。

    王平在经过搜身之后,独自一人走进大殿,向刘琦、刘备二人依次行礼。

    “在下王羽,见过刘琦公子,见过刘皇叔!”

    王平当然不会蠢到用自己的真名,虽然他在曹营之中不算出名,但楚云有一位名叫“王平”的弟子这件事,早就在朝廷中不胫而走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